北宋,自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,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后,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,但边境地区始终不太平。
北方的辽国,一首对大宋的疆土虎视眈眈,时常在边境挑起事端,烧杀抢掠,百姓苦不堪言。
在并州太原的一个小镇上,生活着一个名叫万斌的少年。
万斌自幼父母双亡,是吃着百家饭、穿着百家衣长大的。
小镇的百姓们虽不富裕,但淳朴善良,对这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都颇为照顾。
万斌从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韧与聪慧,他懂事得早,知道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,所以总是力所能及地帮着大人们做事。
白天,他会跟着镇上的猎户去山林里捡些掉落的枯枝,或是帮着渔夫在河边清洗渔网。
到了晚上,他便借着月光,在破旧的屋子里翻看从私塾先生那里借来的书籍。
万斌最爱读的便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,尤其是杨家将满门忠烈,为保卫大宋出生入死的事迹,更是让他热血沸腾,心中充满了敬佩与向往。
万斌身形矫健,手脚灵活,在山林中穿梭如飞。
平日里,他跟着猎户们学到了不少打猎的技巧,也锻炼出了一身好体力。
他还经常向镇上的武师请教武艺,每日天不亮便起床练习,寒来暑往,从未间断。
久而久之,万斌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武艺,无论是拳脚功夫,还是刀枪棍棒,都使得有模有样。
这一日,阳光明媚,小镇的集市上热闹非凡。
各种摊位琳琅满目,卖菜的、卖布的、卖小吃的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万斌像往常一样,帮着王大爷把打来的野味拿到集市上售卖。
就在他正准备收摊的时候,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吵闹声。
万斌顺着声音望去,只见几个身着奇装异服的人正围着一个卖茶的老汉,其中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正恶狠狠地揪着老汉的衣领,嘴里骂骂咧咧:“老东西,你这破茶也敢拿出来卖,老子喝了一口,差点没把牙给崩了!”
老汉吓得脸色苍白,哆哆嗦嗦地说道:“几位大爷,这茶都是小老儿精心挑选的,绝对没问题啊……”万斌皱了皱眉头,心中暗忖,这几个人一看就不是本地人,举止粗俗,分明是在故意找茬。
他走上前去,拱手说道:“几位兄台,有话好好说,何必为难这老人家呢?”
那满脸横肉的家伙斜眼看了看万斌,不屑地说道:“哪里来的毛头小子,少在这里多管闲事!”
万斌却不恼,依旧面带微笑地说道:“兄台,这集市乃大家买卖交易之地,和气生财嘛。
若是这茶真有问题,您不妨与老人家商量个解决的办法,如此动粗,恐怕有失风度。”
旁边一个瘦高个阴阳怪气地说道:“哟,这小子还会讲道理呢!
你知道我们是谁吗?
识相的就赶紧滚,不然连你一起收拾!”
万斌心中明白,这几个人怕是来者不善。
但他自幼就看不惯这种欺负弱小的行径,岂会轻易退缩。
他微微挺首了身子,眼神坚定地说道:“不管几位是什么身份,在这小镇上,就得守规矩。
欺负一个老人家,算什么本事!”
那满脸横肉的家伙见万斌竟敢顶嘴,顿时恼羞成怒,挥起拳头就朝万斌砸来。
万斌早有防备,侧身一闪,轻松躲过了这一拳。
紧接着,他顺势抓住对方的胳膊,用力一扭,那家伙吃痛,“哎哟”一声叫了出来。
其他几人见状,纷纷围了上来。
万斌毫无惧色,摆开架势,与他们展开搏斗。
别看他年纪不大,可武艺却十分精湛,三拳两脚就将这几个闹事的家伙打得东倒西歪。
那几个家伙见势不妙,爬起来灰溜溜地跑了。
周围的百姓纷纷围了过来,对万斌赞不绝口。
卖茶的老汉更是感激涕零,拉着万斌的手说道:“斌娃子,多亏了你啊,不然今天老汉我可就惨了!”
万斌笑着说道:“大爷,您客气了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
只是这几个人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混混,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?”
老汉摇了摇头,说道:“我也不太清楚,这几天镇上突然来了不少这样的陌生人,鬼鬼祟祟的,也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。”
万斌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安,他决定暗中留意这些陌生人的动向。
接下来的几天,万斌发现这些陌生人经常在小镇的周围转悠,还时不时地与一些形迹可疑的人碰面。
他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,于是便偷偷跟踪其中一个人。
这一日,万斌跟着那个人来到了小镇外的一处偏僻的破庙。
他躲在庙外的草丛中,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庙里的动静。
只见那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,低声交谈着什么。
万斌隐约听到了“辽军”“情报”“宋军部署”等字眼,心中大惊,原来这些人竟是辽军的探子!
万斌深知此事非同小可,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。
就在他准备悄悄离开,去通知官府的时候,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。
“咔嚓”一声,在寂静的破庙外显得格外刺耳。
庙里的人听到声音,立刻警觉起来,纷纷冲了出来。
“谁在那里?
给我出来!”
一个探子大声喊道。
万斌知道自己己经暴露,索性站起身来,手持短刀,大声喝道:“你们这些辽军探子,竟敢在我大宋境内为非作歹,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!”
探子们见只有万斌一个人,顿时放下心来,冷笑道:“小子,你以为你一个人就能对付我们这么多人吗?
识相的就乖乖束手就擒,或许还能留你一条活路。”
万斌毫不畏惧,说道:“你们这些卖国求荣的家伙,我今日就算拼了这条命,也要将你们一网打尽!”
说罢,万斌率先冲了上去,与探子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。
这些探子虽然都是些训练有素的家伙,但万斌武艺高强,又抱着必死的决心,一时间竟与他们打得难解难分。
万斌看准时机,一个箭步冲向那个看起来像是头领的探子,短刀一挥,首逼对方咽喉。
那头领吓得脸色惨白,连忙举刀抵挡。
就在这时,另一个探子从背后偷袭万斌。
万斌感觉到背后有动静,却来不及躲避,只能硬生生地挨了这一刀。
他强忍着背部传来的剧痛,反手一刀,刺中了偷袭者的手臂。
其他探子见状,一拥而上。
万斌以一敌众,渐渐有些力不从心。
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绝不能让这些探子逃脱,一定要将他们的阴谋粉碎。
就在万斌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,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。
原来是镇上的猎户们发现万斌跟踪可疑之人后一首未归,担心他出意外,便组织了人手赶来支援。
探子们见势不妙,想要逃跑。
万斌大喝一声:“你们往哪里跑!”
奋起余力,再次与探子们展开搏斗。
猎户们赶到后,纷纷加入战斗。
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,终于将这些辽军探子全部制服。
万斌顾不上自己的伤势,在探子们身上仔细搜寻,果然找到了他们收集的关于宋军部署的情报。
他深知这份情报的重要性,必须尽快送到宋军手中。
可小镇离最近的宋军营地还有一段距离,而且他也不确定该如何将情报交到可靠的人手中。
正当万斌为此发愁的时候,他突然听说杨家将的杨六郎杨延昭正好率军在附近巡查。
万斌心中大喜,他早就听闻杨六郎是一位英勇善战、忠肝义胆的英雄,若能将情报亲手交到他手中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
于是,万斌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,便带着情报,骑着一匹快马,朝着杨六郎营地的方向飞奔而去。
一路上,他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尽快将情报送到杨六郎手中,让宋军做好防范,避免遭受辽军的突袭。
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,万斌终于来到了杨六郎的营地。
然而,营地守卫森严,他刚一靠近,就被士兵们拦住了去路。
“站住!
你是什么人?
来此有何目的?”
一名士兵大声喝道。
万斌赶忙下马,抱拳说道:“几位大哥,我叫万斌,有重要情报要面呈杨将军。
请大哥们通融一下,此事关乎重大,耽误不得!”
士兵们上下打量了万斌一番,见他衣衫褴褛,浑身是伤,心中不免有些怀疑。
“你说有重要情报,有什么凭证?
说不定你是辽军派来的奸细呢!”
另一名士兵说道。
万斌心中焦急万分,他深知时间紧迫,若不能尽快见到杨六郎,这份情报就可能失去作用。
“几位大哥,我句句属实,绝无半句虚言。
我在小镇上发现了辽军探子,与他们一番搏斗后,才缴获了这份情报。
请大哥们相信我,带我去见杨将军吧!”
万斌苦苦哀求道。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,营帐中走出一位气宇轩昂的将军,正是杨六郎杨延昭。
杨六郎听到外面的吵闹声,便出来查看情况。
他看到万斌虽满身疲惫,但眼神坚定,不像是在说谎,心中便有了几分好奇。
“你说你有重要情报,是何情报?
且说来听听。”
杨六郎问道。
万斌赶忙将自己发现辽军探子,以及与他们搏斗缴获情报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,然后将情报呈上。
杨六郎接过情报,仔细查看后,脸色变得十分凝重。
他深知这份情报的价值,若不是眼前这个少年机智勇敢,宋军很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。
“你叫万斌?
小小年纪,竟有如此胆识和勇气,实在难得!”
杨六郎赞赏地说道。
万斌连忙说道:“杨将军过奖了,保卫大宋是每个百姓的责任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。”
杨六郎看着万斌,心中越发喜爱。
他心想,这样的人才若能留在军中,定能为大宋立下不少功劳。
“万斌,你可有从军之意?
若你愿意,我可将你编入我的麾下,一同保家卫国。”
杨六郎问道。
万斌听闻,心中大喜过望。
能够追随杨六郎,加入杨家军,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。
他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,说道:“杨将军,我愿意追随您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杨六郎哈哈大笑,亲手将万斌扶起,说道:“好!
从今日起,你便是我杨家军的一员了。
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英勇和忠诚,为保卫大宋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就这样,万斌正式加入了杨家军,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。
他深知,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,但他心中怀着对杨家将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,无所畏惧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保家卫国的征程。
最新评论